本期專家
張景洲:醫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教務辦公室主任,中醫內科學教研室副主任,從事教學、臨床及科研等工作近20年。兼任吉林省中醫藥學會中醫全科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治未病分會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等。
人體內的濕氣真的存在嗎
張景洲:濕氣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它并不只是我們所能看見的水、汗等液體,中醫所講的“濕氣”是“六淫邪氣”風、寒、暑、濕、燥、火中的一個,其中濕邪的厲害之處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容易滲透,且從不孤軍奮戰,喜歡與其它邪氣共同“作案”。比如,濕與寒在一起,稱為寒濕;與熱在一起,稱為濕熱;與風在一起,稱為風濕;與暑在一起,稱為暑濕。
濕氣重有什么表現
張景洲:中醫認為,濕屬陰邪,有重濁、黏滯、趨下的特點,最為難纏。濕氣重的人大多都會有身體重著、頭昏腦脹,像被裹住一樣,肌肉緊繃、皮膚易出油或瘙癢、關節重著屈伸不利、胸悶、喜長嘆息、容易疲勞困倦、食欲差、口中粘膩不欲飲水,最明顯的是小便混濁、大便溏泄不易成型,舌苔厚膩等臨床癥狀。這些潛藏在體內的濕氣反復淤積,人就會感覺像被“裹住了”一樣難以掙脫。
平時什么行為會導致濕氣重
張景洲:中醫講邪氣侵襲不外乎外感和內傷,濕氣重的外部原因主要是久居濕地、傷于霧露、涉水淋雨或水中作業等,導致濕邪從皮膚侵入。而內因多由于脾不運化,而導致水液不運聚而成濕。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生活習慣會導致濕氣重,比如:睡眠不足、飲食偏嗜、口味偏重或喜飲涼食、喜好飲酒、運動不足、久坐不動、環境潮濕等原因。
哪些食物會導致濕氣重
張景洲:生活中很多食物會導致濕氣重,比如:經過煎炸、燒烤的食物,辛辣食物,冰淇淋、冰飲料、冰啤酒等冰涼食物,芒果、菠蘿、榴蓮等熱帶水果,過量食用西瓜、苦瓜、婆婆丁等性寒涼食物。
伏天是祛除濕氣的最好時間嗎
張景洲:的確如此,伏天祛除濕氣的效果是最好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說過“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病夏治”,兩者結合說明伏天炎熱可排出冬天遺留在身體里的寒濕,還因為伏天溫度較高,人們易出汗、毛孔張開,有利于濕氣的排出。
在伏天怎樣祛除濕氣
張景洲:在伏天可以適量多吃一些發汗利水消暑的食物,比如綠豆、紅豆、冬瓜、西瓜、荷葉、茯苓等。還可以通過適量的運動發汗,溫水泡腳,適量飲用姜茶,以及利用拔罐、刮痧、桑拿等方法幫助濕氣的祛除。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不要過量食用冷飲,冰箱中剛拿出來的食物不要立即食用,夏天再熱也不要過量食用冷飲,并且注意避免經常在寒濕潮濕的地方久居和工作,避免淋雨等行為,以防寒邪濕邪侵襲人體。
“坐石墩子”可否祛除濕氣
張景洲:日前有媒體報道,說有人坐在被太陽曬得滾燙的石墩子上,感覺痛經等癥狀好了一些。中醫基礎理論中說疼痛多數為“寒凝則不通,不通則痛”,石墩子治痛經,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熱傳導的過程,滾熱的石墩子就相當于一個熱水袋,就是以熱祛寒的一個過程,對緩解痛經有一定效果,但祛濕效果不會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