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ccf8b"><small id="ccf8b"><thead id="ccf8b"></thead></small></table>

<table id="ccf8b"><th id="ccf8b"><dd id="ccf8b"></dd></th></table>
<form id="ccf8b"><small id="ccf8b"></small></form>
<var id="ccf8b"><mark id="ccf8b"></mark></var>

<table id="ccf8b"></table>
    
    

      <sub id="ccf8b"><code id="ccf8b"><meter id="ccf8b"></meter></code></sub>
        <form id="ccf8b"><progress id="ccf8b"></progress></form>

          聚力征程織錦繡 ——遼源市西安區鄉村振興工作亮點采擷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董博 龐智源   更新時間:2022-07-22 10:15   來源:吉林日報—大吉網

          吉報頭條
          重要新聞
          國內新聞
          國際新聞
          圖片精選

          整潔村容

          俯瞰北環

          蒲公英橡膠草培育基地

          鄉村如畫


          多角度謀劃振興路徑,多渠道盤活鄉村資源。

          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以來,遼源市西安區內外兼修,為振興發展強筋健骨。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激發振興活力。將鄉村產業和生態振興有機結合,讓綠水青山中流金淌銀。注重鄉風文明,讓文明之風吹到百姓心坎上。聚焦人才振興,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能。完善鄉村治理,為新美農村的建設保駕護航。

          產業扎根,生態添彩

          鄉村振興底色新

          一場急雨過后,坐落在遼源市西安區燈塔鎮的紫夢香谷農業綜合產業園里的景色與往日不同。湖水漸漸趨于平靜,水汽氤氳中,頗有“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的詩意。

          這里毗鄰礦山濕地公園,通過流轉400畝土地,紫夢香谷產業園將這里開發成了集大棚采摘、民宿、餐飲、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

          “在我們這里打工的村民有60多人,像在餐廳做服務員的人員,一個月工資在3500元左右?!笨偨浝睃S志勇告訴記者。

          走進唐宋湖畔餐飲大廳,東孟村村民賀娟正在忙著招呼客人。為客人點完菜,她告訴記者:“自從愛人病了,以前的工作也做不了了,現在在這里做服務員,離家近能照顧家人,賺得也不少,還很穩定,很知足?!?/p>

          鄉村振興為的就是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偰繕?。為此,遼源市西安區全力推動產業發展。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群眾參與”發展模式,鄉村產業發展基礎逐步壯大。

          傳統優勢方面,全區擁有市級龍頭企業6戶。禹然農業作為吉林省遼源地區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現已注冊“苦口婆心”“禹然”2個5類商標品牌,通過生產蒲公英代用茶,蒲公英壓片糖果、蒲公英固體飲料三大類特色產品,目前,已與長春一汽、中國建設銀行善融商貿平臺、吉林農業投資集團和吉林文旅集團等簽訂合作協議。

          特色產業方面,碾山村依托特色種植產業園項目,大力發展暖棚經濟,西安區已發展出“碾山多肉”“碾山西紅柿”“碾山香瓜”等初成品牌效應的特色產品,其中,碾山多肉經過多年發展已遠銷澳大利亞、最貴多肉單盆成交價過千。

          銜接資金項目方面,安排產業項目3個,重點打造種植產業項目,以村為主體流轉土地,種植玉米,帶動村集體經濟、脫貧戶增收。

          旅游產業方面,以人居環境的改善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為契機,充分挖掘生態資源、人文環境、區域特色,積極探索建立“區域規劃統籌、景區發展帶動、鄉村旅游拉動、特色民宿助推、文旅融合引領”的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打造唐宋湖畔特色景區項目,該項目占地面積400多畝,現已建成薰衣草花園、草莓采摘園等項目單元,正在啟動建設全國最大的田園秋千文化博覽園。目前,唐宋湖畔的夜景,已經是網紅打卡必到之地,在抖音等網絡平臺上人氣爆棚。每晚的古箏、琵琶表演精彩紛呈,獨具遼源文化特色,吸引四方游客前來游玩觀賞。

          調整產業結構方面,實施西安區土地整治(旱改水)工程項目,該項目位于龍頭水庫上下游,共涉及6個村,規劃總面積250公頃,分兩期建設,工程主要為田間土地平整、耕作層地力保護、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間道路、電力和美化等。今年已完成建設約150公頃,改造后的水田,計劃建立多元化的產業發展結構,全面提升綜合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三產融合方面,實施蒲公英種植基地項目,充分挖掘蒲公英的藥用、食用、生產橡膠等價值,進行綜合開發利用,對蒲公英橡膠草進行加工,生產干葉,高端禮品茶,葉茶,茶珍、掛面、固體飲料、液體飲料,飼料,蒲公英橡膠,蒲公英水提物,蒲公英根渣等產品。該項目計劃打造6萬畝蒲公英橡膠草種植基地,實行邊建設邊生產的模式,共分三期工程。項目建成后,將依靠先進的技術優勢占領市場,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促進當地就業、增加居民收入。

          為了擦亮鄉村振興的生態底色,西安區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不遺余力。以仙人河源頭保護規劃為抓手,謀劃郊野公園項目,打造文旅新高地、休閑打卡地,為群眾提供假日期間郊游出行的新去處,在仙人河源頭種植果樹1萬余棵,依據原始地勢地貌建設自然景觀、步行棧道;開展清河專項行動和“清四亂”工作。集中清理整治河道兩側堆積秸稈等農作物以及畜禽養殖污染等生活、養殖、建筑垃圾,加大沿河廁所整治力度,實現河道兩岸無直排廁所。嚴厲打擊河道非法采砂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確保清河專項行動落地、見效,共清理垃圾、畜禽糞便等污染物約510.4噸,出動人員1000余人次,出動車輛100余臺次。

          鞏固成果,行動發力

          讓鄉村振興落到實處

          為了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西安區將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開展各領域專項行動,讓鄉村振興工作落到實處。

          鞏固銜接工作,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落實包保責任制,以區、鎮、村黨組織負責同志作為第一責任人,各部門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嚴格落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全面壓實主體責任、部門責任、幫扶責任、監管責任。召開區委農村工作會議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培訓會、研討會。認真落實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要求,明確任務分工,召開全區鄉村振興系統培訓會暨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實現了鄉村振興系統干部培訓全覆蓋的要求。

          抓好千村示范創建。嚴格按照千村示范的發展規劃要求,深入謀劃、細致研究,取得一定成效。采取區級領導和區直部門包保責任機制,對全區23個行政村實施全覆蓋包保,村覆蓋率達到100%,確保無論是示范創建村還是普通村,都能夠切實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嚴格對照“九有六無”標準,查短板找弱項。新力、碾山村重點開展村屯治理,充分發揮包保部門、村組干部作用,以黨員示范戶率先帶頭,利用“愛心超市”“美麗庭院”“干凈人家”等載體,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積極性。

          在西安區燈塔鎮沐雨村,新栽植的2000棵金錢榆已經扎根生長,修建好的路肩、邊溝讓村路兩側更加整齊。在沐雨村一組,清理出來的公共空間成了文化小廣場,一組至三組的村路也被“修復”,村民出行更加方便。為有效落實建筑節能,沐雨村現有常住戶197戶已經全部安裝清潔能源鍋爐,墻體外保溫項目正在逐步推進;豐收村以打造郊野公園項目為重點,在富強—豐收村主路兩側種植綠化樹3200余棵,對沿線農戶圍墻進行改造,已完成1000延長米,完成庭院整治150戶,遷移柴草垛10處。

          不僅如此,通過不斷夯實鄉村建設行動,西安區鄉村振興工作多點開花。

          在全區綠化面積421畝,栽植路樹14500余株,栽植果樹4300余株,綠化樹13000余株,在碾山村新增村屯綠化2個,豐收村改善提升村屯綠化2個。持續推進西安區城鄉(鎮)飲水安全一體化提升工程。已完成新建源井工程65眼,安裝水泵65臺套,新建管理房66座,檢修閥門井140個,鋪設管線近3萬米;農村公路改造任務8條19公里,涵改橋一座,危橋改造6座;進行農村安全住房整治工作,安全隱患房屋整治任務70戶,截至6月末已完成整治30戶;開展“控輟保學”系列行動。同時下發支援鄉鎮學校實施方案。進一步出臺農村教育對口幫扶工作方案,探索“互聯網+教育”,開展“三個課堂”既“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彌補城鄉差距,推動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科學技術培訓。疫情期間,引導農業技術專家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電話、微信等手段,加強與致富帶頭人、種植養殖大戶以及有技術需求的農戶密切聯系,開展線上、非接觸式科技咨詢服務和技術知識培訓,提高農村致富帶頭人科技能力和科學素養。實現科技特派員服務脫貧村全覆蓋。讓科技特派員在農業技術推廣、動物重大疾病防控、種植養殖技術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技術服務;開展全康村文化長廊及照明項目,建成文化長廊一處25米,照明路燈4處,現已全面完工。為大房村、建國村等配建健身路徑4套,音箱1套。在全康村開展西安區文化惠農直通車暨“我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活動,積極開展助企活動,提升鄉村旅游市場熱度,助力鄉村旅游產業發展。

          鄉風引領,文化振興

          全力推動為振興“鑄魂”

          走進西安區燈塔鎮新力村,干凈的村路上看不見任何垃圾,繞過村部的拐角,“家規家訓一條街”的醒目標志映入眼簾。作為遼源市首個“好人村”,這里的村民家中都有一條家規,也把新時代、新農村的文明之姿展現出來。

          新力村的精神面貌可以作為西安區燈塔鎮的一個縮影,折射出西安區重視農民群眾文化生活,著力培育新型農民,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成果。

          近年來,西安區高度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工作,通過深化理論學習宣講,筑牢理想信念,采用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農村文化大院、文化廣場等陣地場所,組織基層宣講員、勞動模范開展分眾化、對象化宣傳活動20余次。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地作用。23個村全部成立村志愿服務隊和創建文明實踐站,組織志愿者開展技術培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各類文明實踐活動,以服務的方式構建新時代鄉村的一花一木,一亭一院。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超市4個,通過積分兌換免費生活用品的方式,提升村民在參政議政、移風易俗、環境衛生等方面的參與率。開展了不良風氣專項整治,重點治理黃賭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以及亂埋亂葬等突出問題,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和涉農犯罪,始終在紅白喜事、結婚彩禮這些“關鍵小事”上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震懾不良風氣,樹立新風正氣。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激發廣大農民群眾主人翁意識。深化創新主題實踐活動。廣泛開展弘揚“好家風好家教”活動,深化“文明村屯 干凈人家”創建活動,引導農民群眾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積極營造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開展“好人”評選表彰活動,大力培育鄉賢文化,選樹一批以農村優秀基層干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為主體的新鄉賢代表,發揮新鄉賢公信力強、影響力大的優勢,切實解決鄉村事務,助推鄉村社會治理。同時深化文明村鎮創建。對照《全國文明村鎮測評體系》,開展創建工作、深化創建內涵、拓展創建領域,引導鄉鎮、行政村積極參與文明村鎮創建,形成人人參與創建,共建共治共享文明成果的良好格局,努力締造區域文明。完善文明村鎮考核辦法,加強動態管理,注重日常創建活動。發揮文明村鎮輻射和示范作用,讓文明村鎮創建成為助推城鄉統籌發展和提升農村品質的強大動力。不斷規范各級文明單位與行政村結對的任務要求,加強對結對雙方共建活動的督促、指導和檢查,推動結對工作的有效落實,通過幫購幫銷、技術指導、交流培訓等形式,幫助結對村提升脫貧致富能力和服務群眾水平。通過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形式,吸引大學生走進農村、深入群眾,在農村文化建設、文明創建、村莊建設、品質提升等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

          本版圖片由西安區委宣傳部提供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董博 龐智源
          編輯:劉晗
          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国产成人综合青草,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table id="ccf8b"><small id="ccf8b"><thead id="ccf8b"></thead></small></table>

          <table id="ccf8b"><th id="ccf8b"><dd id="ccf8b"></dd></th></table>
          <form id="ccf8b"><small id="ccf8b"></small></form>
          <var id="ccf8b"><mark id="ccf8b"></mark></var>

          <table id="ccf8b"></table>
            
            

              <sub id="ccf8b"><code id="ccf8b"><meter id="ccf8b"></meter></code></sub>
                <form id="ccf8b"><progress id="ccf8b"></progress></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