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豐縣城全景圖。
鹿鄉放歌。
情暖夕陽。
六合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榆樹溝休閑驛站。
農光互補農業生態示范園。
東豐·國際梅花鹿產業創投園。本版圖片均由東豐縣委宣傳部提供
寫在前面:
接過鄉村振興的指揮棒,奏響區域發展的奮斗強音。作為農業大縣,東豐縣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在擘畫振興藍圖中,立足本地特色,從強鏈延鏈入手,穩住農業基本盤、全力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實施有針對性的舉措、注重實效性導向,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
村美民富產業旺,鄉村振興正當時。
近年來,東豐縣全面貫徹落實省“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全縣“三農”工作重點,探索工作新模式,全面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的幸福新東豐。
產業“挑大梁”,鄉村振興底氣足
小暑剛過,東豐縣六禾現代農業產業園里,一棟棟大棚整齊排列,各類蔬菜生機盎然,長勢喜人,村民們穿梭其中,各司其職地忙碌著……
據了解,東豐縣六禾現代農業產業園由吉林省建設集團出資建設,占地面積38.7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億元。主要建設食用菌和蔬菜大棚99棟,鹿舍93棟。農業園集聚智能化、標準化、產業化等現代農業元素,立足循環、有機、設施、訂單、特色、休閑“六個農業”融合發展,提升農業功能、帶動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引領和帶動全市現代農業發展。
東豐縣六禾現代農業產業園只是東豐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一個產業亮點。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立足農業,東豐縣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破解發展瓶頸,構建了“鋼鐵+冶金建材”“梅花鹿+醫藥健康”“食用菌+農特產品加工”“包裝+輕工紡織”“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五大產業格局,工業增加值增速躍升至全省第一位。鑫達公司邁入百億級企業行列,華糧生化被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唐豆豆食品成為全國首家松籽加工上市企業,實現本土企業“新三板”掛牌零的突破。設施園藝產業提質增效,食用菌生產規模達到1億袋,設施羊肚菌發展到800畝、40萬斤,規模全省第一。每年設立2000萬元梅花鹿產業發展基金,養殖規模日益擴大,產業層次顯著提升,東豐梅花鹿地理標志商標榮獲“世界地理標志產業博覽會金獎”,被確定為“中國觀展梅花鹿馴化基地”。以全省秸稈變肉試點縣建設為抓手,扎實推進“千萬頭肉牛工程”,成功申請全省第一個肉牛專項債,全縣肉牛飼養量達31.5萬頭、年末存欄17.9萬頭??偼顿Y18.2億元、13.2億元、 11.37億元的黃牛產業園、食用菌產業園和醫療器械三個示范園區正在有序建設。
筑牢生態底色,扮靚鄉村容顏
藍天白云,挽著家人的手臂走在綠蔭下,呼吸著新鮮空氣,鳥語花香間,放松身心,十分愜意。如今,在東豐縣不少鄉村,越來越多的村民都享受到了生態發展帶來的幸福生活。
近兩年,東豐縣努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深入實施“三百工程”,城鄉生態環境質量取得了重大突破,深入挖掘城鄉文化內涵,梅花鹿、農民畫等特色元素融入城市建設,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工程高效推進,東豐的城市名片個性魅力愈發凸顯。堅持“以業興鎮、以鎮聚人”,全力打造覆蓋全域的特色小鎮、精品小鎮,榮獲“國家衛生縣城”稱號。河長制、林長制工作成效顯著,省河長制、湖長制推進現場會在東豐召開。持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實施“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等工程,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新時代的“富春山居圖”徐徐展開。
既“塑形”又“鑄魂”,鄉風文明引領新風尚
在拉拉河鎮雙福村,一面面彩繪墻十分引人注目,昔日各家顏色不統一、破舊的院墻,變身為村里一道耐看且有內涵的獨特風景。村里以墻為“紙”,將彩繪作為政策宣講、文明傳遞的有效載體,美化環境的同時更助推了鄉風文明的建設。
為了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東豐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的建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隨著鄉風文明工作不斷推進,東豐鎮等4個鄉鎮和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鎮”,小四平鎮等6個鄉鎮獲評“全省文明鎮”,楊木林鎮四合村等11個村獲評“全省文明村”,趙艷霞獲評“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具鮮雄獲評“中國好人”,石鳳珍家庭獲評“全國五好家庭”。與此同時,東豐縣積極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不斷提升農村文化服務質量。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順利承辦省青少年公路自行車錦標賽,籠式運動場、五人制足球場免費開放,群眾性文體活動日趨豐富。舉行“國際鋼琴巨星郎朗尋根之旅”系列活動,紀錄片《鹿苑風云》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全國首家“天才媽媽”農民畫夢想工坊落戶東豐,鹿鄉知名度不斷擴大、文化品牌更加響亮。
以開放理念為引領,鄉村治理有“妙招”
走進大陽鎮大陽村文明實踐站愛心超市,只見一排排貨架上整整齊齊地擺放著洗衣液、糧油、書包、牙刷、毛巾等各類生活用品,每種物品都明碼標“分”,墻上張貼著兌換標準和物品兌換價格表,大家一目了然,在村書記耐心細致地講解兌換規則后,村民們開始排隊逐個兌換心儀的獎品。
為進一步創新鄉村治理模式,東豐縣大陽鎮堅持管好、辦活“愛心超市”,把積分兌換作為助推鄉風文明和鄉村治理的有力推手,廣大農民群眾通過互學、互比、互促,形成了人人參與、戶戶爭先的良好風尚。
東豐縣統籌抓好農村法治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深度推進“三治”融合,成功申創“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首批試點縣”,黃河鎮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稱號。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東豐版“楓橋經驗”,持續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高標準建設“一中心一網格一平臺”,“111”平安建設模式效果顯著,城鄉安寧,群眾安樂,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專項治理,全縣安全生產形勢穩中向好。全面深化依法治理,法治建設進程不斷加快,被評為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縣。被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授牌命名“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
讓百姓樂享發展紅利
走進橫道河鎮三好村鑫豐養殖合作社,一排排整齊的鹿舍映入眼簾。鹿舍內,一頭頭靈動可愛的梅花鹿或盡情地撒歡兒,或悠閑地吃著草料。隨著東豐縣梅花鹿產業蓬勃發展,橫道河鎮三好村抓住有利時機成立了鑫豐養殖合作社。該合作社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存鹿70余頭,是由村黨組織牽頭,村集體作為發起人,聯合本村村民、黨員致富能手共同發起成立的合作經濟組織,其中村集體占股90%,農戶占股10%,通過吸納村民入股的方式,不僅能夠增加村集體收入,同時也讓廣大村民搖身一變成了股東。致富“鹿”托起了群眾的致富夢。合作社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盤活了資源,為周邊村民就業增收打開了突破口。
東豐縣堅持把富民作為發展之果,全力推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立足山林地域等資源優勢,采取招商引資、合作經營等方式,把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圍繞梅花鹿、生豬、稻米、食用菌等產業,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不斷拓寬增收渠道,保障農民群眾穩定增收、持續增收,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紅利。
東豐縣著力推動“魅力縣城、特色小鎮、美麗鄉村”一體化發展,探索實施“東進、南擴、西優、北儲、中改”城市發展戰略,建成區面積達到17.9平方公里,城市發展核心連接內外、輻射全縣的作用進一步彰顯。推動財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傾斜、服務向民生覆蓋,大力推進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事業,切實解決群眾最急、最盼的問題,讓群眾衣得體面、食得豐盛、住得舒心、行得便捷。
東風正勁待揚帆,利箭滿弦正當時。東豐縣將牢牢把握國家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機遇,緊扣省“兩確保一率先”工作目標,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全面推進東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東豐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